本会活动文章
浙商企业家“嘉兴行”暨浙商(冬季)论坛:
时间:2018-04-12 09:59:30信息来源:点击:638 加入收藏 】【 字体:

 市场导报:走进十三五 浙商再出发浙商企业家走进嘉兴

  1月8日至9日,浙商企业家“嘉兴行”暨浙商(冬季)论坛活动在浙江嘉兴举行,100多位浙商来到嘉兴,参观考察了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海宁市的相关企业,并听取了嘉兴关于浙商创业创新投资环境推介。在随后举办的以“走进十三五,浙商再出发”的主题论坛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刘亭等专家,以及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精工集团董事局主席金良顺等浙商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经济形势,就如何融入“互联网+”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和分享。
    本次活动由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嘉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共同主办。

专家解读:经济“新常态”,浙商如何作为
    中国社会已全面进入 “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房市低迷,股市震荡……当下,几乎所有关心经济的人士都在思索:经济大变局,浙商怎么办?
    刘亭在当天论坛的主题演讲中指出,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第一年。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到底呈现怎样的状态,从V型到W型到U型还有L型,但在刘亭看来中国的经济还是要上去的,从发展的前景、从中国经济的韧性、从国内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从民族的创造力来看,但关键是方向要对,路子要对,要抓到实处。
    如何看待“新常态”,浙商该如何作为?刘亭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总量规模做大后,历来经济体的经济增幅都会收窄,这是客观规律。”刘亭表示,在浙江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开打不久,效果尚未到位之时,在全国经济还深陷不断下行的巨大压力,稳定增长尚未成形之日,对下步经济走势作出过于乐观的评判,还为时过早。还是不妨把困难和风险看得更严重一些,把转型和升级做得更切实一些,把进退交锋、新旧更替的实质性转换节点再后移一些,并由此作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这样恐怕会更符合浙江发展的实际。
    刘亭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常说的一句套话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作为企业,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但是说到底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
   企业该做好哪些自己的事情?刘亭给出了三条意见。
    “一是分析和研判:分析外部环境对自家的影响。”刘亭表示,既然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没有过剩。
    “宏观过剩是国家考虑的事情,企业主要考虑只要不是绝对的过剩,你在相对的过剩中能否快人一步、高人一头?独占鳌头当然是最好,但是不大可能。只能是相对强势,就能脱颖而出。”刘亭打比方说,有了彩色胶卷,黑白胶卷就过时了;有了数码摄像,机械摄影就过时了;有了手机拍照,数码相机就过时了。要不是满足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要不就追逐时尚的需求、最新技术引发的新需求,你总要占一头。
    “大家都在满足需求,但谁反应快,做得好,特别是服务周到,消费者体验最舒服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是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胜利者。优胜劣汰、成王败寇,历来如此。”刘亭表示。
    “二是扬弃和聚焦。不靠天,不靠地,求生靠自己,君子求诸己。”刘亭还指出,要养成一个好的逻辑思维和心态:分析需求、发现机会、突出优势、做实做精。在心态选择上要做到“三不”:不当暴发户,不要走捷径,不要自不量力。
    第三是执行和落地,刘亭表示,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学习思考的人,永远积极向上的人,永远脚踏实地的人。

浙商纵论:“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是出路
    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走进“十三五”,浙商一样要适应新常态,但怎么适应、怎么出发还是值得探讨。“浙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高速上跑了几十年,实际上有点累了,资产在缩水,债务在增加,库存在增加,后劲在减弱,有点不适应。所以说适应新常态,我觉得很重要。”
    任有法说:“首先我觉得要认识新常态,我们简单一点把‘新’去掉,就是‘常态’,今天的情况、今天的形势就是‘常态’,而且还要逐步下行,艰苦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任有法把当下的经济形势和雾霾做了比喻,“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雾霾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很无奈。但是我自己认为,我们的经济也一样进入了雾霾期,原来没有雾霾,高速开了20多年,现在经济的高速公路上全是雾霾,你还想保持原来的速度,很容易出现问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怎么办?任有法也有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供给侧的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但是“三去一降一补”,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不同的做法,“三去”如果去不好,会把企业的命都去了;我们还要降产能、降库存、降杠杆,做好这“三降”以后我们才能求生存、谋发展。
    在任有法看来,尽管每个企业的“三去一降一补”各有不同,但创新的短板每个企业都应该好好补补。现在很多中国人都要国外去消费,买国外的产品,海淘,买个马桶盖、电饭煲都要去国外,这些东西我们国内都有,为什么国人不消费?
    “盈利模式靠跑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定要创造附加值才有出路。要想创造附加值,必须重视设计,海宁的皮衣七八年前都是OEM(代加工),现在都是做ODM(设计加工),把设计都卖出去,这就是附加值。只有设计才能吸引眼球,才有附加值,才有品牌的出现。”
    除了供给侧改革,“互联网+”依旧是浙商论坛上另一个焦点话题。
    “讲到互联网,我们在座的各位又爱又恨,互联网肯定是好东西,互联网不是电子商务,互联网可以用在多领域,所以我们一定要讲好听点拥抱,也得融入。”任有法用海宁皮革城拥抱“互联网+”作为例子和与会的浙商分享,为什么互联网的应用传统企业必须要重视。
    海宁皮革城现在互联网用在生产环节、客户关系、售后服务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比如“互联网+”用在智慧市场的建设,今天来多少人,哪个地方来的,哪条路上进了多少人,哪个铺里进了多少人,这些人的数据都有,形成自己的大数据;比如O2O,网上发展会员,网下来实现;比如互联网金融平台“皮城金融”,几个月时间在互联网金融上做了14亿。
    千年舟集团董事长陆铜华在2015年做了几件事情让他觉得和供给侧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一是供应商的管理,挖掘空间,去库存,库存的清理,提高了资金的运转率;二是产品的持续创新,提高了企业品牌影响力。
    接下去,他要做好企业的核心技术,加强服务功能,再嫁接上“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来应对当下经济的 “新常态”。
    浙江扬帆控股集团董事长樊培仁也是一位在实业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浙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一路风风火火的走了过来,但现在也不得不面临实体经济大调整的形势。在樊培仁看来,企业在产能过剩时代压缩产能也是一种机遇,是一个能够活下来的机会。“产能过剩是危机,就是有危,也有机,每个企业要好好分析自己,今后接下去怎么走?主动退出也是一条路子,不要辛辛苦苦30年,一下回到解放前。”

嘉兴实践:浙商回归,领跑全省
    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浙商能够闯出新路子?嘉兴在浙商回归工程中的实践也给不少浙商提供新的思路。
    事实上,嘉兴的投资环境优劣势都十分明显,优势是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和浓郁的区域文化,而劣势则夹在沪杭中间竞争激烈、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紧缺、本土在外浙商稀少……
    虽然存在先天不足,但是这些并未成为嘉兴浙商回归工作的“拦路虎”。
    浙商回归工程启动以来,嘉兴的成绩喜人:2012年至2015年,全市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其中2015年1至11月,全市浙商回归引进项目313个,到位资金304.79亿元。在质量上,嘉兴浙商回归“大、好、高”项目数、到位资金数占比均超过90%。嘉兴市已连续3年获全省同档城市浙商回归工作年终考核第一名。
    “嘉兴模式”是如何领跑全省的呢?在当天浙商企业家“嘉兴行”暨2016浙商论坛活动上,嘉兴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合作交流办主任陈铭嘉给前来参观考察的浙商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在政策方面,嘉兴出台了为浙商“排五难、解五忧”的一系列政策(五难为投资难、融资难、创新难、盈利难、落地难,五忧为创业平台之忧、公司组建之忧、项目办理之忧、生活安居之忧、子女就学之忧);服务方面,建立了“一个项目签约、一名领导挂钩、一个班子跟进、一周跟踪情况、一月协调问题、一抓到底落地”的“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凡与项目相关的部门的负责人,均被纳入“一套班子”,保证随叫随到随办。
    除此之外,嘉兴还牢固树立了“一把手”抓“一号工程”的意识,通过“走亲”联络感情。2015年以来,各级领导带着嘉兴的产业地图奔赴各地浙江商会开展招商对接,并积极拜访国外浙商。同时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渠道,强化平台保障,优化招商环境,深化项目服务,打响了“产业回归、总部回归、资本回归、人才科技回归”四大战役。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嘉兴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的结果。让浙商 “幸福回‘嘉’”,是嘉兴市开展浙商回归工作的一句响亮口号。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