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智库
绿色发展的基本关系及模式——浙商和遂昌的实践
时间:2014-03-05 10:31:04信息来源:不详点击:891 加入收藏 】【 字体:

摘  要:中国要变化发展体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表现周全的以人为本和健康生活,同一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与会者关于绿色发展的观点,集中表现在周全、融合和和谐的主体-生态模式及其逻辑上。浙商和遂昌的实践为绿色发展的理论及模式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绿色发展  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  主体-生态

一、前言

中国正进入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变化生活体例和发展体例,要建立鲜艳中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推进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为此,浙江省浙商研究中间(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间《管理世界》编辑部、遂昌县墟落文明促进会和浙江天目书院,于2013年10月20号在浙江遂昌,联合举办了“健康生活,绿色发展”研讨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间原副主任侯云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曩昔的高速增加向中高速增加变化的过渡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因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加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要素发生了转变,以及国际环境所致。我们要反思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加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许多,但是也消费了极多的资源,支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和道德代价。我们要绿色发展,不能再走曩昔高消费、低效益的发展道路。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占恒说,“健康生活,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很好,应该强化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绿色发展是建设“中国梦”的紧张内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甚至比金山银山更为紧张。浙江省在倡导健康生活绿色发展方面,有较为前瞻性的熟悉,高调提出“不以GDP论好汉”,甚至以GDP增速减缓为代价,也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执行绿色发展。浙江省浙商研究中间主任张旭昆说,浙商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商帮,新时期浙商的发展必要探求新的途径,这新途径就是浙商的绿色发展。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神行集团董事长张神贤说,“健康生活,绿色发展”的研讨会特别很是实在,有利于变化观念,开拓思路。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商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张宗和说,绿色发展是在人类对自身价值、生存环境和人与天然关系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刻命题。时至今日,社会普遍追求的是健康和绿色。

二、绿色发展与以人为本和健康生活

绿色发展的实质和目的,是以人为本,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步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关注人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对绿色的需求一日千里(胡鞍钢,2004)。

与会者同等认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孤立的,既是身与心的同一,也是自身有机体与天然无机体的同一。浙江农林大门生态文化研究中间常务副主任任重说,人有两个身体,一个是有机的身体,即人的血肉之躯,另一个是无机的身体,即天然界。发展为了人,寄托人和资源环境。人与资源环境存在矛盾,甚至可能形成对立和冲突。这反映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三个层面的矛盾关系。首先,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而人的必要可能是无穷的。尤其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更加剧了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其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会加剧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再次,人与己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人的物质欲望膨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模拟和攀比等,会大大加剧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其综合性的效果,是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紧张破坏,是灾祸性的反绿色发展。这在我国的实际中比较凸起。三个层面的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关系的共同内核,是人心,是人心的局促、不公和贪婪。绿色发展也包含和表现三个层面的人心以及心-物关系,但其人心是包容、公正、自律和自发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间发展出版社原副总编张云凤说,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乘佛法的一个特别很是紧张的观点,是相由心生,境随意转。她认为,任凭世界千变万化,只要我们这颗心是健康的,统统就会是有盼望的。健康的人心,要有担当和责任感。侯云春说,地球不是从上代人手里继续下来的,而是从下一代人那里借来的。我们要爱护资源和环境履行责任和任务。他引用圣雄甘地的话“地球可以知足人的必要,却无法知足人的欲望”,来强调人应该自制和有责任感。绿色发展的基点,是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与者都以此为基点而探究绿色发展题目。

绿色发展的人,是周全反映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三个层面平衡和谐关系的健康之人。换句话说,绿色发展之人不只反映人对物的攫取、占据和支配关系,更反映人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珍爱,对物的爱护和珍惜关系;不只反映人与人的竞争与零和关系,更反映人与人的合作互助和多赢共赢关系;不只反映人对己的心理和物质必要的寻求与知足关系,更反映人对己的生理和精神必要的关注与知足关系,是周全或寻求周全发展的人。人必要健康生活,尤其是寻求绿色和周全发展的人更必要健康生活。郭占恒说,我们必要健康生活,所以必要绿色发展。同样,健康生活也是绿色发展的紧张依据和条件。《消耗日报》理论部主编叶培红指出,健康生活是一种使个体身心平衡从而感到持续性愉悦,并与他人、社会和天然保持了友爱协调关系的生活。健康生活,也就是按照绿色发展的人的必要,享受适当的物质生活与优秀的生态生活,享受自力自立的小我生活与适度竞争和优秀合作的社会生活,享受适度的心理生活与优秀的生理生活。

生活包括工作和消耗。就工作而言,实际中存在过多地寻求收入最大化和职业大升迁的社会征象。健康生活必要健康和快乐工作,要关注工作自己的乐趣和得益。同时,健康生活必要健康的消耗。叶培红指出,当前我国消耗体例普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症候:消耗主义与物质主义盛行;消耗文化的缺失,价值取向偏向物质至上;消耗环境的恶化(天然的和市场的);被西方消耗符号主宰的消耗举动;趋同、攀比、炫富。甚至存在饕餮式消耗,对消耗品在量和情势上的占据欲望远宏大于消耗的体验和知足,对消耗品尤其是高技术消耗品和奢侈品的盲目寻求致使人成了消耗的奴隶,对住房和汽车等物质的无穷寻求使人漠视对干净的空气和水等基本生存环境的“第一刚需”。纯净的天然山水和在天然山水环境中生长的自然绿色产品正成为特别很是稀缺的资源。当有限度的机体消耗能力受无穷度的消耗欲望的驱使时,消耗就成了对生命的劫持和残害,就会出现机体的失衡和产生诸如肥胖等疾病。还有大量的环境公害病和各种慢性病。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庞大公共卫生题目和社会题目。

与会者不仅普遍认同节制和适度物质消耗,正视和享受生态消耗的观念,而且主张从本身和当下做起,以产生肯定的社会效应。叶培红更是强调消耗者的责任与选择。她认为绿色选择,是拒绝和抵制污染企业的产品,选择节能、绿色产品,选择减量化体例和可循环的低碳消耗体例,少制造垃圾,并强调从我做起,履行消耗责任,构建身心愉悦的生活体例,作一个伶俐、理性而幸福的消耗者。

三、绿色发展与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的重要义务和目标,是保持经济与环境、经济体系与生态体系的和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怎么做,绿色发展理论的内涵是什么,与会者存在疑问。张宗和说,我国的绿色发展,不是一个超前的和成熟的理念,而是不得已的被动发展。许多题目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比如环境的珍爱和经济的发展怎么结合,怎么与当代化相融合,这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新特征。

中国的绿色发展,必须继续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底蕴和雄厚内涵,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文化泥土和紧张资源,必须发掘、传承和行使。张云凤说,中国古圣先贤们所留下来的灿烂传统文化,既汇集在诸多的经典著作中,也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和根本寄托,是我们安身之法、齐家之宝、立国之本、民族之根,是一条永续赓续的民族命脉。汉代以来,古印度的佛法传到中国,与中国的上古思想精华相融合,形成了儒道释三位一体。但是,从宋朝尤其是明朝开始,孔孟学说被修改,佛家和道家思想遭诋毁,中国传统文化走向邪路,一改以往海纳百川的博大襟怀,转而固步自封和闭关锁国,加上清朝的约束和阉割,失去阳刚正气,终被近当代西方文化打败。中国人被惊醒了,但没有憬悟。很多人笼统地把过错归于传统文化,并开始了一场抛弃传统文化和接受西方文化的活动。这使人们看不见本身脚踩的大地和民族的法宝。其实,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有对天、地、人、道、天然的深刻思考,有极为雄厚的绿色理念和伶俐以及生态文明思想。古圣先贤们一向推许“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万物协调相处,人要与寰宇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李学功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与绿色发展响应的“天人相分”思想,即《荀子·天论》篇中的“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来说明人类与天然的定位、角色和责任不同,人应该“参寰宇,赞化育”。张云凤进一步说,如今全球都在提倡的绿色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对于中国古圣先贤们的绿色和生态理念的一种回归。人类一味地寻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之火,就像西方神话故事里被关在瓶子里的魔鬼,一旦被放出,就极难收回。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全世界宣告:要想救济如今人类面临的危急,只有靠中国的传统文化。老子为天下人开出了一剂良方: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内不敢离经叛道,外不敢违背天然规律。

但是,中国的绿色发展是处于后发当代化的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回到古代和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原点。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发当代化中落后和被打败了,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张宗和说,当代的绿色发展不是回到原点,而应该是在如今文明的轨道上回归。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商公共举动和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春福说,绿色发展要有绿色文化做基础,绿色文化不就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农业文化是黄色文化。西方国家走过了一种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文化再到后当代文化的道路。当代文化重要是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是黑色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工业文明和当代文化,而只能超越它。当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从当代文化向后当代文化转型迈进时,我们不应该重走西方的老路和总是落在人家的后面,而应该跨越转型发展,即“两步并作一步走”。后当代文化就是绿色文化或生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理念与绿色文化相契合。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绿色发展的紧张内容和条件。绿色发展要尽可能充分吸取和运用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技术和方法。与会者普遍和充分地熟悉到,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以往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的高级文明形态。任重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实践中遵循天然、人、社会和谐发展规律。它寻求一种全新的、与天然协调相处的和周全可持续的生活体例,要求人类社会与地球上所有生态群落达成息争并成为负责任的一员,协同并进、共享繁荣。生态文明具有普适意义,它吻合所有人和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它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整个生态体系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要求束缚人的举动,倡导节制、息争、协调、共生。生态文明是根植于人类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创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寰宇参”、“道法天然”、“四大皆贵”和“民胞物与”等生态平等思想,至今仍然被奉为生态伦理的圭臬。生态文明的本质归根到底不是人与天然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生态危急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急。生态文明尊重个体的利益,也尊重团体的利益,但更推许个体利益与团体利益相同一的团体主义。正由于如此,以生态文明为目标和导向的绿色发展,其核心是公正和公平,包括代际和代内公平。代际公平是绿色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人类举动准则,但它是以代内公平为基础和保障的。任重强调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理论自发。上海市委党校郭小琴在提交的论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演变具有一个明显特点,即中国共产党当代生态观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产生、发展并引导实践的,具有光显的与时俱进性和“题目导出”特性。任重还指出,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根基和灵魂。生态文化是以集体偶然识的体例挑衅旧惯性,唤醒人们的良知,构建人类面对天然的自我束缚乃至捐躯,以及勇于承认既有的“不合理”并摒弃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的精神、物质、制度、举动文化。生态文明涉及和包含生态生产力。正是因为生态具有大于和高于工业的生产力,所以人类才会超越工业文明而形成和发展生态文明。江西省新余市人口计生委廖巍在提交“论生态生产力”的论文中指出,自从地球上有了生态体系以来,生态生产力便任劳任怨地支持着生态体系,生产了无法用尺度来衡量的生态产品,发挥了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生态服务功能,创造了无法用数字来表述的生态价值。

生态文明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创造。但是,重要表现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是存在差距的。这差距,从本质上说是工业文明和当代化的缺乏。要消弭或填补这个差距,关键是吸取当代化的合理成分和内核。这除了要确立公正原则和推进制度化外,重要是充分正视和发展社会化与信息化。遂昌县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的谈话注解,社会化和信息化对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紧张作用。

绿色发展同一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规定及要求,这集中和凸起地表现在墟落文明上。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管理部副主任张孝德光显地指出,墟落文明是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之同一的集中和凸起表现。墟落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和根源。中国墟落是财富生发之基,人才培养之地,财富储藏之库,文化汇聚之所,修养生息之园,文明兴衰之根。墟落是一个集政治与经济、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家庭为一体的文明体。墟落是具有团体生命力的文明。同时,墟落也是生态文明的据点和摇篮。张孝德说,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将再度从农村起航。墟落有人类幸福生活所必要的真情、健康、清洁空气、宁静和生态化食物等。墟落低成本、低消耗、低能耗的幸福生活模式,是生态文明必要的生活体例。

墟落文明,既是绿色发展的紧张基础和载体,又是绿色发展的紧张表现和效果。张孝德说,中国墟落受来自西方的占有主流的碎片化思维及举动的伟大冲击而被肢解,其灵魂在被解构中丧失,其文明传承在城镇化中被停止。他呼吁救济墟落。中国五千年墟落文明蕴藏着医治工业文明病的解药,即以耕读来提拔精神,用天道来制约物欲。张孝德还强调指出,墟落有城市没有的独特文化。这包括感恩、信奉、敬畏、伶俐的敬天文化,诚实、敦厚、勤劳、节俭的亲土文化,忠孝、仁义、礼仪、互助的亲情文化,淳厚、天然、生活、诙谐的自娱文化。墟落携带着中国兴衰的密码:墟落兴之中国兴,墟落衰之中国衰。基于长期的战略视角,中国墟落文明中兴充满盼望,将来会出现新返乡高潮。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中国墟落文明中兴提供时代契机,中国将进入第三次农村围困城市的新时代。张孝德还指出,墟落绿色发展具有伟大的新机遇,有潜力伟大的生态有机农业、墟落旅游业、墟落手工业、墟落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墟落新能源产业和墟落养老服务业等六类墟落新兴产业。中国墟落文明的复生,是人类文明中间在轮回中再次回到东方的一次新涅槃。

四、绿色发展与理论模式和主体实践

绿色发展表现以人为本,既以人为目的和周全知足人的必要,又以人为手段和周全提拔人的素质。人,是生活和生产或工作的主体,但都必要行使资源和依存于环境。绿色发展的人,包含和表现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三个层面的关系,具有自立与多元相干同一的周全的主体性,并与天然、社会和生理环境融合和谐,形成和处于积极自动、平衡和谐和身心健康的生存状况。这就是绿色发展的周全、融合和和谐的主体-生态模式。其集中表现为创造和增长绿色价值。与会者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观点,都包含和表现在这个模式中。已有的绿色发展理论没有讲主体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关系。绿色发展与非绿色或反绿色发展的不同,是主体状况与发展状况的关系不同。其实,发展状况是人类或人群与天然和社会联系在一路的生存发展状况或生态。不同的发展模式,其实就是不同的主体-生态模式(吕福新,2012)。非绿色或反绿色发展,是片面、对立和冲突的主体-生态模式。其主体性是片面的,每每只是对物的必要和攫取甚至掠夺,对人的竞争和对己的欲望,而缺乏对物的爱惜和爱护,对人的关心和合作,对己的自律和自发等。如许,就必定形成与天然、社会和生理的对立与冲突。其中包含和反映了与会者关于非绿色或反绿色发展的思想观点。

在绿色发展的理论模式中,表现天然经济和农耕文明的天然-亲情→缘约相干→自立是传统,而反映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多元-共生→生态相干→自立是主导,表现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的自立→契约相干→交换-竞争,以及表现信息经济和后工业文明的自立→公共相干→公平-共享是紧张内容。绿色发展模式的总体逻辑,周全、体系和综合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四个层面的主体状况与生存状况的多重不同和互补关系。绿色发展的模式及其逻辑注解,绿色发展既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推翻和改变,又包含和表现了悉数历史发展包括当代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与逻辑。

执行绿色发展,要打造绿色主体。王春福从绿色发展和文化转型的视角指出,要打造绿色的政治和当局。当局应制订绿色政策,在发展战略的设计上要立足绿色发展战略;当局应输出绿色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要打造绿色的企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文化建设,都要以绿色为核心。还要打造绿色的公民。公民的思想观念要有生态意识,要培养本身的绿色的思维体例。响应地,绿色主体要运用绿色的理论和观念。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建明提交了题为“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举动的影响:中国(东方)文化背景下一个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论文,作者通过调查分析,首次发现了若干创新性结论:资源节约意识两维度(资源节约情感和资源节约知识)对资源节约举动存在明显主效应,资源题目感知和资源节约知识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物质主义观念、社会压力因素两变量对意识—举动间关系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中国(东方)文化背景(体面观念和群体同等两维度)对模型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石建忠提交的论文,从英国一家大型的汽车保险商——合作保险(Co-operative Insurance)执行“生态保险”的案例分析中指出,“一边做好事,一边赢利”不是悖论,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一种在“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企业新的红利模式。这一模式的特性或要点是:(1)超越利润的宗旨;(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3)有用的战略落地载体;(4)拥有良好的“创业文化”。最后,把做企业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

绿色发展的主体实践,凸起体现为浙商实践。浙商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率先鼓起的民商群体,既先行行使了中国后发当代化的“后发上风”,也先行遭遇了“后发劣势”,面临资源和环境等的伟大压力与挑衅,迫切必要执行绿色发展。浙商队伍中除了有一部分处于障碍甚至陷于沉沦和衰落外,不少浙商赓续进取和创新,变化经营发展体例和执行绿色发展。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白骅悬壶济世的抱负和简单健康的生活体例,表现绿色发展之尊重生命与实现身心健康的原则和观念。传化集团公司等正视员工的成长与作用,持有和实施每个员工都“上有一片蓝天,下有一块绿地”的理念与工程,使员工成长为大树,为企业和社会作贡献,表现绿色发展的绿色价值观浙江凯恩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来的污染大户成为花园工厂,遂昌碧岩竹炭有限公司企业行使再生的毛竹资源开发净化空气和水质的健康竹炭成品,遂昌金矿公司绿化裸露的山体荒坡、废石堆、矿渣堆以开发旅游和催生出一座活“金矿”,都是生动的绿色实践。遂昌金矿矿山公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潮永还作了题为“以身态促生态让绿游促旅游”的谈话。仇建平向导的巨星联合控股集团公司、马云向导的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和徐冠巨向导的传化集团公司等,都运用多元-共生的生态圈与平台网络理念,进行绿色和生态经营。

绿色发展主体-生态模式的体系性和团体性运用或实践,凸起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尤其是生态环境比较好,工业经济有肯定的基础但不是很发达的县域。浙江遂昌县就是如许的典型。何卫宁县长体系地介绍了遂昌的情况。他说,遂昌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是浙江省紧张的生态屏障地区,是浙江的大森林、大水缸、大氧吧、大花园。遂昌拥有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遂昌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全县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9100个,高出世界清新空气标准6倍以上。遂昌还延续7年出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同时,遂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的4000年的好川文化,有400多年前主政遂昌的汤显祖留下的“牡丹亭”文化。遂昌县的工业经济规模不大,但工业经济的基础和质量不错。遂昌县委和县当局十分正视生态资源和环境珍爱,自动承担生态责任和加码生态担当,明确“生态立县”战略,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创生态业,谋求绿色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打造中国最美墟落,青山绿水与金山福地共生共荣。当局通过培育墟落休闲养生旅游、推广原生态精品高效农业、集聚发展生态工业,构建起以墟落休闲养生旅游为引领的山区生态产业系统。遂昌县当局还自动和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了全国首个县级主题馆“特色中国遂昌馆”,修建起遂昌“第二条高速公路”,发展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并被称为“遂昌模式任重说,遂昌的实践表现共生——人与天然的共生,双赢——经济社会发展与天然生态环境珍爱的双赢,有机同一——人民的生存权与环境的有机同一。

与会者还就绿色发展的实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院长卢昌崇从人文历史资源的视角,对遂昌休闲度假的市场定位提出了本身的见解,认为应该充分行使汤显祖和《牡丹亭》的人文资源上风,发展山居式休闲和体验度假。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张馨心在论文中指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旅游发展体例转型,实质是在绿色低碳背景下产生一种新的旅游情势,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沈费伟提交的论文指出,杭州市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具有特异性,并提出响应的策略方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众、谢瑞峰提交“基于节约型社会理论的绿色物流研究”的论文指出,绿色物流能够克制物流过程对天然造成的破坏,充分行使物流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工商管理学院)

重要参考文献

[1]胡鞍钢:《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必选之路》,《环境经济》,2004年第2期。

[2] 吕福新:《加快变化经济发展体例的主体-生态模式——基于“浙商”的视角》,《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2期。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