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智库
徐王婴:探寻共同富裕的浙商路径
时间:2022-01-20 08:46:15信息来源:点击:1122 加入收藏 】【 字体: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在新发展阶段承担起在共同富裕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如何在奋力谱写“八八战略”新篇章中找准从省域层面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浙江省社科联携手天目新闻,推出《社科专家共同富裕系列谈》栏目,邀请多位社会科学专家做客天目新闻演播厅,解读“共同富裕”浙江路径。

【专家简介】

徐王婴,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浪财经专栏作家,研究员。主要从事浙商经济发展、研究浙商企业治理与文化传承研究。著有《对话浙商》《浙商之变》《浙商1.5代》《中国龙起》等多部专著。首次提出2.0时代“数智浙商”的概念,是积极倡导浙商转型升级的一位“浙商学人”。

0009.jpg

【专家观点】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民营经济的角色和新定位

我们的浙商也好,我们的民营经济也好,本身就是“不等不靠不要”,是一种勇立潮头,创业、创新的这么一种力量,那么同时我们的民营经济,创造了60%的税收,80%的就业,所以呢在共同富裕的建设过程当中,它依然是起着一种主导的作用,和重要推动的作用。

我们新生代的浙商,他会在企业文化上面更有优势,我曾经在浙商的划分上,比如说1.0时代 1.5时代 2.0时代的时候,对浙商精神有一个不同的叙述,1.0时代的浙商,更加侧重于"四千精神",那么2.0时代的浙商,他是在"四千精神"的基础上,加上了"四共理念",共享、共赢、共创、共融,这个共享就是信息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平台的共享。那么,共赢就是创业之初,它就设置了一个,股东、员工、客户共赢,社会、个人共赢这么一种模式,那么共创它也是老板、员工、团队共同创造。资本跟智本共同创造,共融它是国有跟民营共融,个人跟社会共融,所以说我们新生代的浙商,可以给予更多的期望,共同富裕的过程当中,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主题演讲】

正所谓“子贡经商,取利不忘义;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在浙江,数以百万计以“义利并举”为要义的浙商,是浙江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践行者。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刻,浙商该如何践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发挥“先富带后富”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企业治理带动

以企业治理来带动,以更好的“一次分配”带动员工共富                                      

浙商转型升级不仅表现在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上,还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将从主雇关系转向合伙人关系的企业治理之变。换句话说,浙商的家族企业需要以治理革命来实现转型和提升。比如浙江的万向、传化、正泰等民营大集团,都是从家族企业成长起来,通过企业自身的变革,构建起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整合并激活了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活力。同时也优化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收入结构。

在治理结构方面,浙商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高能发动机,有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而随着资本时代逐渐转向智本时代,浙商也需要积极探索实践双重股权架构、AB股权结构等股权制度创新,来保证关键创始人的控制权,防止“门口的野蛮人”的入侵,同时激励人才与团队的作用。而以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为保障,浙商在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优化了骨干团队和员工的收入结构,建立起正向的雇主关系。使得“一次分配”更为合理,让员工得以更好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产业发展带动

以产业发展来带动,为“二次分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高质量发展,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则是产业。

浙商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面旗帜,在于其率先积累了商贸资本,并打下了以区域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产业基础。新经济形势下,浙商则利用数字化提升传统产业,开启了产业经济新的攀升。正是在浙商群体的积极参与下,浙江于2017年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浙江产业数字化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浙商还能带动中西部地区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比如奥康集团,早在2003年就在重庆璧山县投资10亿元建立西部鞋都,解决了数万人就业。又比如华立集团,今年与余杭径山村为代表的“径山共同富裕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依托资金、产业帮扶、技术、人才引进等方式,对结对村镇进行“输血”+“造血”式的帮扶。而娃哈哈集团则宣布投资近5亿元在文成县巨屿镇建立娃哈哈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正泰安能与福建顺昌县签署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合作协议;均瑶集团在贵州望谟县打造了“万亩板栗高产示范园”,并利用吉祥航空资源,助力小板栗坐上了大飞机;万事利集团则在开化县建立了千亩桑园基地,以产业合作带动村民致富……

这样的“千企结千村”行动,其亮点就在于浙商将优势产业导入乡村,在助力缩小城乡差距的实践中,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毋庸置疑,浙商要践行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还在于以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通过培植做强产业,以发展来托举“共富大业”。

公益事业带动

以公益事业来带动,为“三次分配”提供更多可支配财富

先富带后富,一方面要以商业力量来持续提升弱势和低收入群体收入。另一方面,“扶危济困”式的公益行动仍须大力提倡。

事实上,浙商群体早已是共富与慈善事业的主力军。有报道说,去年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共募集善款1.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81.74%,其中,捐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8家,浙能集团、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各捐资1000万元。除传统捐赠外,如今越来越多的浙商企业家选择以企业基金会、社区基金会、慈善信托等多种形式开展慈善活动。

早在两年多之前,万向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鲁伟鼎就宣布捐出近50亿元,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为浙商树立了榜样。今年3月浙江新湖集团推出了“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出资助力文成社会企业,帮助提升“造血功能”……而当新冠疫情、郑州水灾等危难时刻,我们的浙商群体总是冲在捐款捐物的最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与社会公民的公益心,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的爱心奉献;更倡导企业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开展公益活动。比如滨江集团自2017年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先后捐建了25所村级幼儿园;人民电器集团在为60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又于近期开展“电亮安居”助残活动,免费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上门更换老旧线路、电器设备等。大爱无疆的精神和点滴的爱心行动如冬日阳光给人温暖。

浙商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以精神与文化的力量影响浙商,以期提升浙商群体素质。而在引导企业积极构建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将倡议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浙江异地商会,以及海外的浙商组织,真正发挥“服务企业、引领商道”的作用,共同推动浙商以公益基金、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慈善事业机制。并建立起促进和传播共同富裕的省内、省外、海外的“移动窗口”,以更好地引导浙商积极参与“三次分配”,为共同富裕尽心尽力。

诚如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部署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讲话中所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觉,以“浙江之窗”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大特色和优势,民营企业家也是浙江发展的宝贵财富。浙商既肩负着带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同时也要抓住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红利,主动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跑道上,彰显时代担当。

来源:天目新闻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