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参考
但生态体系可不亡 马云任何商业帝国都可能倒台
时间:2013-07-16 10:17:09信息来源:不详点击:618 加入收藏 】【 字体: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访谈内容来自该报记者刘怡在5月30日对马云的专访:

  记者:您真是太忙了,5月10日刚辞了阿里巴巴的CEO,媒体说你是“退休”,5月28日就开始搞这个“菜鸟”,看了一下,悉数是浙商,是搞浙商联盟吗?

  马云:不是浙商联盟。这些人比较认识,一路玩,一路交流了很长时间,大家做事的风格也差不多。这个其实也是好多年的构思,如今在做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是时间的题目,公司重要是沈国军在抓。这个事情应该在5月10号之前公布就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误解。其实我也不是退休,我??照旧做我的董事长,CEO不做了。有人说你又“复出”了,哪会出去又回来,开打趣,不可能的。

  记者:那也没什么,原本你也是不按牌理的。那如今运作物流跟你之前的商业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吗?

  马云: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现实上就三个最紧张的基础设施,一是数据流,就是电子商务,淘宝、阿里巴巴这个数据,网络上的,二是资金流,就是阿里巴巴小微服务、付出宝这条线,第三就是物流系统。就这三方面来说,昔时做电子商务我们开了一个先河,做到今天为止,它已经形成了国家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尤其是基础设施,就是电子商务上的付出这套系统,我们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各个银行之间打通运用起来。

  物流呢,我本身觉得,在中国做电子商务,是很难做到本身送货的,如何让整个中国的物流快递行业能够敏捷发展起来,同时这些发展起来的企业能够专注到服务上,而不是专注到硬件的投资,仓储的建设,由于物流快递要发展,基础设施,分外是技术的基础设施照旧必要大量的工作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是一家社会化大合作的公司,我们今天做淘宝做阿里巴巴,我并不认为我们想独家做起来,付出宝是我们独家做起来的,是由于当时没有,没有就只好本身做起来。今天物流也一样,是国家已经投了几十万亿的钱,在整个的铁路,交通的各个设施都投的不错,但是服从总体来说照旧很差。那如何能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帮助国家的这个基础设施更有用率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是我的选择。这现实上是物流、数据流、资金流三个合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

  记者:你涉足金融,物流,刚才也说到,国家已经大量投入做了基础的东西,你是不是也必要政策的支撑,或者说你先要拿到国家的政策支撑?

  马云:我觉得任何东西,一开始你想要得到政策支撑,都挺艰难的。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你只要做的事情埋头是对社会有益的,你又是按照开放的,透明的,公开的体例方法,及时跟政策部门沟通,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就像我们做金融,物流,不是??由于我们看好它赢利进去的,当然肯定要赢利,不赢利就乱了套了。但不只是由于要赢利做这个事情。所以,如许走下来,政府部门对我们的理解越来越大,民众对我们理解其实也挺大。

  记者:所以你觉得有没有政策的支撑对你来说也不是那么需要?

  马云:当然我们很期待政策的支撑,但题目在于现有的许多政策未必能够支撑,对变革来讲,创新肯定是在超越了现有制度的发展,假如在现有制度下面的这种创新那其实不叫创新,那是一种完美和改良。今天我们在创新并影响这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对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度也是伟大的挑衅。

  记者:舆论会觉得阿里巴巴如今是一个重大的商业帝国了,你觉得接下来它的“爆发点”会在哪里?

  马云:我并没有觉得它是一个“帝国”。我许多年来,一向坚信:我们不能做“帝国”,我们要做的是“生态体系”。任何一个“帝国”都有倒台的时候,但“生态体系”基本上是可以生生不息的,假如我们不破坏这个“生态体系”的话。一个“生态体系”有春夏秋冬,就像非洲草原有旱季和雨季,只要是个生命,就有生长、成长、发展、繁育和重新恢复的过程。说到我们这个生态体系的“爆发点”,我觉得不如如许理解:紧张的不是我们能从这个“生态体系”里赚多少钱,而是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的企业能在这里挣多少钱,由于只有他们挣的越多,我们才有机会挣钱。

  记者:你的意思是你们做的是一个体系工程,至于走进来的企业要怎么生存,那是他们的事情,你只是尽量的去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马云:是。我们只是要把这个生态体系建设的更加健康,更加的透明,更加的开放,更加的有责任感。这个生态体系里附着了开放,分享,透明和责任这些价值系统,进入到这个生态体系的企业只要认可和坚持这些价值系统,他们就肯定会更好。

  记者:就像您刚才说的,阿里做的是一个“生态体系”,但是,进入金融领域是天然而然的到了这一步吗,你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

  马云:我们不是由于要进入金融才进入,而是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当中,肯定要用到“金融”。原先的金融系统没办法支撑我们,现有的金融系统很难支撑创新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就本身创新一套金融。

  记者:你会认为像付出宝如许的付出工具算是你们的创新吗?

  马云:这个是全世界最独特的创新,起码是之一吧。阿里巴巴的模式,我们没有否认过,但是我们也不好说我们就是中国的eBay,中国的Amazon,大家都在做电子商务,我们跟eBay和Amazon不一样。有人说,付出宝就是PayPal,付出宝跟PayPal相差太远了,说真话,我们完全是独特的模式。许多人对我们的领域不是很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肯定要有金融支持的,但是今天中国的金融很难支持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本身建了这么一套东西,但是这套东西它越来越大了,我们发现它不仅可以支撑我们,我们也可以用来支撑别人,分外是支撑小企业的发展,所以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中国不缺一家银行,中国有的是银行,中国也不缺任何一家金融机构,中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绝对数活着界上不算少的,但中国必要一个好的创新的金融机制,去适应将来的金融的发展。中国现有的金融系统,是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但是毕竟有80%的客户没有被服务到,如何去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金融应该去思考的题目。那我们既然已经在这个领域里面,大概我们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许多企业。

  马云专访:谈金融创新、生态体系与管理思想

  记者:就是杠杆本身在这个行业里的位置。

  马云:是的。

  记者:付出宝的创新是基于中国特色产生的,但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当你要面临更大的市场的时候,它是一个可以复制的经验吗?

  马云:这个“中国特色”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基础太差。但是我们的产品、技术、规范和透明和全世界是一样的标准。解决中小企业的题目,解决金融服务的题目,不是中国的题目,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遇到的题目。其实我们真正的题目是,第一,我们有没有预备好去面对全球化;第二,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做,中国的金融创新还有许多路要去走。我觉得表面的市场肯定有伟大的潜力,但是,是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有没有预备好,市场有没有预备好,来面对这个挑衅。这才是我们的题目。

  记者:从你1999年做阿里到如今十多年了,你觉得你在关键的地方没有犯错,你说的关键地方指的是什么?

  马云:关键地方是我们坚持了从第一天开始就清楚的使命,就是帮助小企业成长发展,还有,关键地方是我们这家公司从第一天到如今,我们没有抛弃本身的理想主义。

  记者:你的“理想主义”是什么?

  马云:那就是我们对将来的中国的变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们要挣多少钱,从第一天到今天,我们没变过。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对本身挣多少钱的爱好,远远不如由于社会的发展转变的爱好来的大。这些理想主义的色彩我们没变过。我们的使命没变过。当然,我们也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理想,还要有实际的管理、运营,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这些方面,我们没有犯过庞大的错误。既要有理想,同时也要做到脚扎实地的企业应该要有的管理基本规律,我们没有犯过大的错误。至于产品,服务,硬体,今天这个情况,明天那个失败,都太多了。

  记者:你觉得你在管理上没有大的失误,是如许吗?

  马云:应该如许讲,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出现庞大的失误。而且总体来讲,在同级的互联网公司中,我们的管理应该算是全中国最好的,所以才会有今天。有的可能是产品比我们好一点,或者其他地方比我们好一点,但是从整个制度系统包括文化管理上面,我们可以讲我们是今天中国最好的一家之一。

  记者:最好或者之一,都是通过比较的,你觉得你乐意跟它比一比的互联网公司是哪些?

  马云:中国没有。这个我不虚心。这个也不用虚心。我们是家管理见长的公司,也可能外间不知道我们是管理见长。如果说是在硅谷,可以看得到如许的公司,Google啊,我们照旧特别很是钦佩的。当然,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有本身的特色,但在这个规模上,像我们如许,由于你不是在这个企业运营管理里面,你假如运营管理,你就知道二万四五千人的管理,保持有用,保持十四年的成长,它中心没有文化管理,人家是制度管理,我们是文化管理,如许的公司是很难做到的,光本身乱也乱掉了。而且你管的照旧个生态体系,你管的是跨领域,我们是B2B,到B2C,到C2C,到金融,到物流,到云数据,没有一套本身的管理思想在系统里面,是很难做到的。

  记者:那你认为你对这套管理思想的贡献是什么?

  马云:我觉得可能是同事们在花时间做创新做服务,我是花时间把中国的“儒释道”的管理思想,加上西方的企业管理的法和理,把它们合起来,融合进去。所以,我们1999年就提出,东方的伶俐,西方的运作,全世界的大市场。当然,我们的管理照旧有题目,但总体来讲,管理不可能没有题目,包括做“生态体系”不是做“帝国”,这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做“生态体系”的管理思想和做“帝国”的管理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帝国”是控制型的,“生态体系”是发展型的。举个例子,中国有几家公司可以吃得消,每年换组织架构,从一家公司变成三家公司,变成七家公司,再变成二十五个分支机构,就凭这一条,我不知道中国有哪家公司可以在两三年内如许赓续的转换,我们今天要拆个部门换个部门,可以在四十八小时内,从公布到完成整个转换,这可不是一样平常公司吃得消的。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