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活动文章
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小花絮
时间:2018-04-16 17:52:34信息来源:点击:683 加入收藏 】【 字体:

作者 半山

早听说杭州菜做得好,为了免费领略师傅的手艺,就想个法子混进了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吃喝一番之后,免不得采些花絮朝墙上贴贴,才对得起那些厨师:

(1)儒商的后人

主席台上坐着晋商的后代,祈县乔家大院的乔女士。乔女士走向发言席的时候,绊了一下,幸好被人扶住,乔女士的开场白是:“能参加这个大会,我这老太婆真是太激动了,绊了一脚可以证明我确实激动。”一语收割掌声如风中麦浪。她自称老太婆,可是老半天,我就是看不出乔女士的真实年龄。

下午的“商帮文化比较与研究”,按议程,安排讲话的人太多,上发言席的,规定每人不得超过八分钟,但不论是商界精英还是大名鼎鼎的博导,全不鸟这套规矩,全忘了还有一串的人在他的后头,我看了看时间,最短的一个也在十五分钟以上。另一个亿万富翁更牛,半个小时好歹得了个好下场了,没曾想又转身上场拿麦克风,说是有几句重要的话忘了说,搞得跟临终遗嘱似的。靠!

胡雪岩的后人上台,第一句便吼道:“我的发言,决不超过八分钟!”毕竟是胡雪岩的后人,第一句话就完全抓住了“顾客需求”,掌声的“利润回报”,那可是相当的高。你不服还真不行。

(2)听美国第一个华人市长谈“文化”

美国第一个华人市长黄锦波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者”——领带就是一面美国国旗,但整个发言过程中有个常用语:“我们中国人”,把我搞胡涂了。不过,黄先生谈文化,倒有独到之处,一开始就问:“文化这词都用滥了,但请问各位,到底什么叫做文化?”自问自答:“文化说到底就是人的行为习惯,你想改都不改不了的那些习惯。说自己的文化怎么怎么不好,不要太轻易,想好了再开口,因为你自己就是天天按那习惯行事的!”

再谈商人为什么要懂“文化”,说的是一个案例。深圳的“锦绣中华”,这里是长城,那里是大理,那里是江南什么什么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老板昏了头,把这东西克隆到美国去,结果成了大亏本的买卖。你跟美国人说这是八达岭,这是故宫,他们肯定会追问:那么,八达岭是什么?故宫又是什么?所以,这“锦乡中华”的盆景,除了华裔游客,压根儿没人要看,不亏本才是怪事。

(3)名片

背后被人拍了一下,转头一看,是一个哥们,《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穿着一件看起来象美军士兵那种有许多口袋的衣服。
我问,你口袋怎么鼓得跟奶子似的?
笑答:全是交换来的名片,我除了拍照,就是跟人交换名片。
我问,你记得住这么多人?
又笑答:记得住!名人容易记,我瞄上的人更要记住。

(4)斩首行动

前头发言的人,除胡雪岩后人之外,全不按游戏规则办事。主持人不得不将浙江的全斩首了,管你多大的官,多亮的名头,多富的商,全斩!这叫“主人让客三千里”。不意,我居然也在被斩之列。悄悄通过人抗议道:我不是浙江的!悄悄且温柔地把答话传了过来:您当然是我们浙江的,自己人啦。“我们”两个字,重读。

公司裁员的谈话,也应该像这样温柔才对。一划归“我们”之列,你就没脾气了。

(5)脖子

晚餐的任务是领略浙江人民大会堂厨师的手艺。在座的有一位杂志主编,大家先聊如何办杂志。一位脖子超短号的中年人发了一通议论:
“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把杂志办得很正确,不能正确,不能太理性,知道不?就说女人吧,女人太理性,女人太完美了,男人就觉得不可爱了,总得有个什么缺陷,比如又不太漂亮,偏偏时不时跟你闹闹脾气什么的,男人才服帖。发表言论不要太正确,那些正确的言论谁都会说,你要说话,就得跟正确的四平八稳的话拧着说,但要留下一些明显的漏洞让人攻击。你办杂志,得策划让几方的文章吵得起来,吵不起来,你就失败了,吵得起来,就热闹,热闹起来,引起各方关注,不就成功了?” 
我插话:“这跟BBS一样,太学术,太四平八稳,点率就不高了,一吵起来,坛子保准热闹。”
短脖子道:“着!就是这个道理。”
一问边上的其他人,才知道,这短脖子的,是中国屈指可数策划大师之一,去年,还是闹禽流感时期,他把别人拿着没办法的鸭脖子,七折腾八鼓捣的,硬是做成了年产值一亿多的产业。一度还风摩了全国,仿效都难以计数。绝顶的人精一个。
坐在他边上的,是企业培训的顶尖人物之一,问短脖子道:
“我怎么就没见过你穿西装啊?”
“我本来就脖子短,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带要不要脖子了?”
我说:“我知道你这鸭脖子的创意是哪里来的了——自己没脖子,才会琢磨着如何跟太长的鸭脖子过不去!”

(6)精英圆桌会议

晚上的精英圆桌会议,我等不是精英也可以进去听。我最想听的是一位浙江房地产大佬谈房地产,找了CCTV摄像机下边的一个位置,这叫“灯下黑”,免得叫人看到非精英分子混迹精英阶层。可是,那大佬讲的看法,跟我居然如出一辙,如果他不是聊天似的讲下去,而是拿着讲稿念的话,我八成会误以为那稿子是我替他写的。幸好桌上搁着的果汁,太对我的味口了,出于报复,连喝两听!
这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几位白人朋友、黑人兄弟,边听,边连连点头,好像他们真的懂中文似的——而我晓得,那几位边听边点头的,并不懂中文。
想起多年前卖了张盗版的《泰坦尼克号》,里头根本没有中文翻译的字幕,在边上看的一位老农朋友,听着台词,大笑道:“是的,他说得真好啊!”
差点没把“味道好极了”的果汁喷到前排去。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