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时间:2017-12-06 10:05:08信息来源:不详点击:629 加入收藏 】【 字体:

  习近平同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当代化经济系统,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进步供应系统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明显加强我国经济质量上风”。这是党中间立足全局、面向将来作出的庞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捉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上风,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周全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庞大的意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紧张领域。习近平同道指出,一个国家肯定要有精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赓续推进工业当代化、进步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我们要深刻体会习近平同道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分外是先辈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赓续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深刻熟悉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转变

  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上风的关键节点。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急发生后,重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赓续扩大竞争上风。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寄托低成本上风,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我国应对这种“双重挤压”局面,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凸起紧张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努力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凸起特性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鼓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加的紧张驱动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长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持、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性日趋显明,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义务日益紧迫。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但与重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爱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题目凸显。面向将来,必须着眼解决深条理矛盾和题目,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体例变化、增加动力转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巨大中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辈制造业”。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当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系统。

  培育强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新兴产业是经济系统中最有活力、最具增加潜力的部分,是我国抢占将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转变,超前谋划、部署、举措,统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订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增材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新一代材料产业系统。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关系将来的核心领域强化军民融合发展,再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执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成长。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团体跃升。传统产业是当前和往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焕发壮大生机和活力。果断打好去产能攻坚战,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除无效低效产能,促进先辈产能发展。实施制造业庞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撑企业瞄准国际偕行业标杆,周全进步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水平。开展质量提拔举措,推动消耗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工业资源周全节约和循环行使,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循环链接。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促进军民融合型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显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当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紧张支持,分外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和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对于进步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紧张意义。要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当代供给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重点领域,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切实进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鼓励上风企业运用当代化大生产理念,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星散和外包。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指导和支撑制造业企业从重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变化。下决心把工业设计搞上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计机构、国际着名的工业设计大师和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当代化同步发展。在往后相称长时期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带来伟大市场空间,是大国产业博弈的紧张领域。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周全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系统,加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支撑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系统,努力取得数字经济发展自动权和话语权。

  培育世界级先辈制造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我国很多产业分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系统和产业生态体系,先辈制造业基地和集聚区成长不足。要把支撑企业做大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结合起来,把实施区域和谐发展战略与培育世界级先辈制造业集群更好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强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形成随机应变、特色凸起、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顺应互联网时代变革趋势,支撑大型制造企业、信息通讯企业构建开放式“双创”平台,促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

  优化实体经济分外是制造业发展环境

  优秀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紧张前提和有用保障。要按照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统筹和谐、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分外是先辈制造业大潮中。

  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本高是影响当前制造业竞争力的紧张因素。要周全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市场竞争,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用工以及融资和物流成本。鼓励和指导企业创新管理、改动工艺、节能节材,以降低成本。

  着力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系统。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体系创新链思想,完美普惠性支撑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间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庞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间。增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庞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系统化、长效化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

  强化财税金融支撑制造业发展。执行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完美支撑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系统。落实金融支撑实体经济相干政策,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产融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税金融支撑体例,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情势,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条理资本市场,雄厚直接融资工具。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撑、金融服务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多条理制造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凸起“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激发和珍爱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开拓新一轮制造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中国制造2025”国际对接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有序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定,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政策法规系统,营造稳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指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完美制造业“走出去”顶层设计,以“一带一起”建设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增强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支撑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体例,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系统,提拔中国经济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