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智库
辜胜阻防止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
时间:2013-05-22 11:04:07信息来源:不详点击:712 加入收藏 】【 字体:

  辜胜阻:防止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

  辜胜阻

  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假如有朝一日,年复一年的春运之痛能得以根治,进城务工农夫能离别“两栖”状况,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那必将是城镇化的功成之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被视为下一阶段中国的发展重点。在这一庞大机遇下,向来敢为改革前锋的珠三角地区如何捉住契机?拥有重大外来人口的珠三角在城镇化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题目和挑衅?对此,长期从事城镇化研究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1

  城镇化是将来十年最大机遇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城镇化“新政”?其核心是什么???

  辜胜阻:城镇化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中间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确立的城镇化“新政”,不仅标志着我国改革的新起点、传递着平等的新理念,更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加的新引擎、带来新盈利。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对于当前来说就是农夫工的市民化。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5%—38%。大量的农夫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处于一种“半城镇化”状态,是一种没有市民化的城镇化。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未享有城镇居民待遇,许多农夫工出现“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征象。大规模农夫工周期性“钟摆式”和“候鸟型”流动,支出了伟大的社会代价。新型城镇化的庞大标志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农夫工市民化实质是从户籍制度的不平等走向社会公平。

  2

  珠三角城镇化质量有待进步

  羊城晚报: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处于什么水平?存在哪些题目?

  辜胜阻:近期我在广东省人大的帮忙和安排下去了东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珠三角地区进行考察调研。珠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率达到82.7%,相称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长期以来过度依靠外来人口廉价劳动力以及低环境成本的低价工业化模式,阻碍了城镇化质量的进一步进步。珠三角地区下一步应着力打造城镇化的“升级版”。

  羊城晚报:珠三角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外来人口“半市民化”题目,下一步该如何突破?

  辜胜阻:普惠外来人口确实是将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改革、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所在。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珠三角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最紧张的行动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外来人口的全覆盖,改变外来人口“半市民化”的局面。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流动人口大省,96.2%的流动人口集中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4市的流动人口占全省的86.2%。大规模外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需求与流入地公共资源有限配置之间的矛盾较为凸起。尽管珠三角地区正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但是覆盖水平依然较低,仍不能知足外来人口赓续增加的利益诉求。

  政府除了要增强外来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四项基本公共服务供应外,还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构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夫工的职业培训系统,加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不仅让农夫工“洗脚上楼”,还让其“洗脑进城”。

  3

  公共服务体系体例改革是重中之重

  羊城晚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过程中来自户籍制度的阻力最大,您怎么看?

  辜胜阻:户籍自己只是记录和提供城乡居民信息的载体,但如今户籍不仅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而且成为分配公共资源的依据。户籍制度改革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要推动嵌入户籍之中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地皮制度、财税制度等相干制度的改革。2010年广东省正式在全省推行“积分入户制”,截至2013年3月,120多万的外来人口初步通过积分、高技能人才的体例“自由迁徙”进入广东,这是一种故意义的尝试。

  珠三角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过程中一个很紧张的题目,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后代的高考题目。我在东莞看到,东莞积极推进外来人口及随迁后代的教育工作,当地流动人员和随迁后代接受任务教育的人数达到56.87万人,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但解决了任务教育,异地高考的题目却仍然存在。要破解异地高考困局,必要进行科学的异地高考制度的顶层设计,从全国统统考虑研究和出台异地高考制度安排,使长期在输入地就读的随迁后代能够就地参加高考。

  4

  中间和地方应分担“市民化”成本

  羊城晚报: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可能受到压抑,这一矛盾如何化解?

  辜胜阻:要建立中间和地方政府及政府、企业、小我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天职担机制,多渠道分担外来进城人口市民化的改革成本。有研究注解,农夫工市民化的人均成本在10万元左右。珠三角地区拥有大规模的外来人口,其市民化成原形对更大。

  中间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付出,并承担外来人口市民化的特别性付出,例如为保障外来人口市民化后能获得与城市户籍居民一样劳动技能而发生的人均教育、培训付出等。此外,目前我国城镇管理体系体例是以行政区划级别为基础,对于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强县和强镇而言,这种以行政级别分配公共资源和管理权限的管理体系体例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其公共服务能力,每每造成公共服务供应不足。中国“千强镇”之首的广东虎门镇常住人口70万人左右,但这些本应该属于城市建制的地方却只享有建制镇的权限。因此要进一步修改、完美设市标准,把常住人口规模作为设市标准和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的紧张依据,并赋予各类城市与管理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执法权限,强化对外来农夫工的公共服务能力。

  其次,企业要顺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转变进步外来人口的工资待遇和基本福利,为外来人口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险以及分担外来人口的保障房的成本付出,为其市民化提供基本的保障。推进金融改革分外是农地金融的改革,完美外来人口地皮的流转机制,使农夫“沉睡的地皮”变成其市民化的自有资本,让外来人口通过地皮抵押进行小额融资解决创业和置业的必要。

  5

  避免城镇化成“造城活动”

  羊城晚报:如何避免城镇化沦为空洞的“造城活动”?

  辜胜阻:应重点提防以下误区:一要防没有产业支持的城镇化,否则只会让新市民变成无业游民,新城变成空城;二要防高负债地造城,应避免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肯定要防止地方政府缺乏长远思考,寅吃卯粮,透支将来;三要防过度消费生态环境,有些地方削山、填海,以破坏天然为代价去造城,造成诸多难以挽回的损失,这是极不可取的;四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如许只会让更多农夫失去地皮,但又因过高的房价和房租而被挤出城镇。

  总之,一味的“造城活动”光有外观上、物质上的高楼林立,不能从根本上进步老百姓的幸福感,不能解决真正的民生题目,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肯定要避免新型城镇化沦为“造城活动”。

  (原题目:辜胜阻:防止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