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智库
城市群建设将是新一轮城镇化的紧张走向
时间:2013-05-22 11:15:34信息来源:不详点击:790 加入收藏 】【 字体: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就“城市群与新型城镇化”题目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表现,城市群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枢,城市群的建设将是新一轮城镇化的紧张走向。以培育和强大城市群来引领城镇化新布局,将有利于缓解人口、产业和优质资源向超级大城市过度集中造成的人口膨胀压力,缓和“大城市病”,也有利于在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加强城市群中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辜胜阻介绍说,大城市具有较强的资源集聚作用,然而当城市承载力超过肯定程度之后,负面效应开始展现,像北上广这类的大城市,人口紧张膨胀和产业过度集中,导致交通拥挤、空气和水污染等“大城市病”集中爆发。通过推进城市群建设,发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美的中小城市,能改变城市系统“头重脚轻”态势,减缓特大城市人口膨胀压力和“大城市病”。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较弱,但城市群通过中间大城市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实现城市文明向小城市、城镇和墟落的扩散,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美也会降低要素流通的成本,渐渐实现中小城市功能的完美和吸引力的进步。

辜胜阻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靠城市群引领,分外要在中西部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十分紧张的科教资源和产业上风,得水独厚,得“中”独厚,有条件也有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这三个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增加的“前三极”,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的是沿海领先发展的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顺应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国三大城市群悉数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失衡局面,削减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代价。

同时,他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能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跨省流动的农夫工回归创业就业,让更多的人就地城镇化,削减城镇化进程中的“候鸟型”和“钟摆式”人口流动带来的伟大社会代价。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中小城市缺乏吸引力,当地的大量劳动人口向东部沿海转移。这种劳动力异地转移所带来的社会代价是特别很是高的,他们背井离乡,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家庭幸福感低。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加强当地中小城市对产业和劳动力的吸引力,实现农夫工“就地城镇化”,改变曩昔高比例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异地转移的局面。国家统计局统计注解,中西部地区本地农夫工人数的增速已经延续两年超过外出务工人数,且在去年,本地农夫工的新增数量首次超过了外出农夫工新增数量。

辜胜阻建议,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尊重城镇化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推动城市群向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城市与城市的融合与多赢。要建立超越四省的和谐机制,坚持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打破四省资源分散、行政分割、管理分治所形成的壁垒,形成互补、共荣、多赢的局面。合理的城镇系统和产业分工是建设城市群的关键。要理顺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和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科学定位不同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依托核心城市,以大带小,进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梯度建设,形成不同城市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系统,推进共同市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还应充分行使其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上风,统筹发展水、陆、空各种运输体例,完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的快速交通系统。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