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胡祖光东方管理学助浙江民企腾飞,管理者如何找到本身的举措指南
时间:2018-03-17 17:35:35信息来源:不详点击:712 加入收藏 】【 字体:

    西方管理学对于许多民企管理者来讲并不陌生,但讲到东方管理学,大多数管理者可能就一孔之见了。事实上,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东方管理学,已经越来越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一定和关注,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管理理念与模式呢?近日,在“中国长江三角洲论坛”上,闻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大师、浙商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胡祖光教授,与民企管理者一路探究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理念。

东方管理学的崛起
  当代管理学比较闻名的一些管理学流派,差不多都是发达国家学者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管理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各种介绍西方管理理论的书籍和文章像潮水一样平常涌来。然而,合法中国的管理学者对重要是来自美国的西方管理学的最新理论趋之若鹜时,美国的管理学家却吃惊地发现,昔时美国的手下败将日本,在战后的三十年中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已开始以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大国的姿态驰骋于世界市场。日本经济的敏捷崛起,使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度盛行,不少日本企业家承认,其管理理念大都源自中国传统文化,《论语》、《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对他们影响甚巨。而与这形成光显对比的是,传统管理思想在中国管理学界是不受正视的,中国的管理学者对本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熟悉是很不够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以博采众长的坦荡胸襟赓续提炼和整合东方各国良好的管理文化,形成了以《周易》、道家、释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和伊斯兰教有关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主体的管理文化。这种管理文化曾使古代的中国因为出色的管理和能工巧匠的创造,谱写过世界文明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页。
  胡教授认为,无论是东方照旧西方,中兴或重修管理学的首要义务就是要发掘和整顿那些被历史吞没的管理学原理,使“原理”在一个有机的框架里各得其所,并赓续发展。1994年胡祖光教授建立起了“有别于西方管理学的、结构严谨、立论科学的东方管理学”,并明确地定位于“警句式的管理学原理”。

警句式的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这种理论和模式用怎样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才好呢?西方管理学的表达,有的看似是管理学者的小我信心,而非基本真理的表述,有的则近于常识,如此平淡乏味,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西方管理学的无奈。
  比如西方管理学中“计划工作领先原理”、“按照逻辑,计划工作应当超前于任何其他管理职能”,很有逻辑,但却是用一种一样平常性的、甚至有些古板的语调叙述。而同样的原理用中国式的表达就成为: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这一原理不仅笔墨精美,而且出自千古名相诸葛亮之口。先哲们博大精深的分析见解、缜密有力的推理逻辑、云蒸霞蔚的语言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价值无与伦比的管理文化矿藏,更是为“东方管理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在其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极其雄厚的内容。其中与物相联系的管理思想,因为科学技术的敏捷发展,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其中与组织相联系的内容,有一部分在今天也不再适用,如管仲的“使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的思想,显然已不适用于今天。但是,我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于人的管理相联系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先哲们伶俐的光辉。例如,“贤主劳于求贤,逸于治事”的用人思想,“圣人治吏不治民”的分级指挥思想,“人君贵明不贵察”的控制思想。因此,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在人的管理商,即重要是以认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
  东方管理学从古代的贤君名相的治国名篇中提出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式的管理学原理,教育、鼓励和引导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举措,因此具有粘稠的中国特色。东方管理学悉数采用警句式的论述,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及其蕴含的雄厚哲理可成为各级管理者的座右铭。

以“用人”为例 窥视东方管理学的精妙
  胡教授的东方管理学按照“用人、治法、纳言、决策、组织、激励、指挥、处事、考核、变革、修身、廉政、教化”这13个管理的紧张事务来进行论述。我们以用人为例来看看东方管理学的精妙所在。
  用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关键,“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英明的管理者把精力放在求贤用人上,而在管理详细事务上则采取超脱态度)为用人的总体原则,“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社会安准时要崇尚德行,重用有德之人,但多事之秋则应当赏识能建功立业之人)为因时用人原理,“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对聪明的人,用其计谋;对痴顽的人,用其力气;对勇猛的人,用其威势;对胆小的人,用其郑重)为因人任事的原理。短短几字就把用人策略精妙地进行了概述。
  “世必有特别很是之人,然后有特别很是之事;有特别很是之事,然后有特别很是之功”。作为一个管理者,从主观上说,他总是想达成杰出的管理,建立“特别很是之功”。然而,要建立“特别很是之功”,除了管理者自身的努力外,他是否能找到“特别很是之人”来帮助他建立“特别很是之功”,是特别很是紧张的。作为一个能建立“特别很是之功”的“特别很是之人”,每每有以下一些特点:有强烈的成就欲和功名欲,有不同于常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偶然有不能见容于社会的举动。正是这些“特别很是之人”,才能建立“特别很是之功”。因此,作为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肯定要理解这些能够建立“特别很是之功”的“特别很是之人”,为他们施展才能搭好舞台。此外,管理者还要做到“善用人者不恃人”,关键是要在他的属下荟萃起一个“人才群落”,而不是“孤星高悬”。只有如许,管理者才能在使用能人时掌握管理的自动权,既做到“将能而君不御”,又杜绝“威高振主”的局面出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巨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以及儒教文化圈和海外华商的敏捷崛起,随着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申博成功,东方管理学理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探索融合东西方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系统,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紧张课题。让当代管理思想向东方回归,打破管理思想西方“金瓯无缺”的局面是很多东方管理学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共同的心愿。举个简单的例子,《红楼梦》中的“琏二嫂子”王熙凤在管理贾府这个重大家族时就有一整套有条不紊的管理手段。对比研究注解,王熙凤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学之父泰罗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国古老的文化中原本就蕴含着先辈的管理思想,只是许多管理精髓没有被发掘、整顿、总结出来,形成一个体系供人们学习、实践之用。
  当然,管理自己并没有国界,东方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多元性的学科,并不是一些人理解中的与西方管理学相割裂的学科。东方管理学侧重文化,以中华良好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集成并吸取了西方文化中的良好部分,将其有机整合为一个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习东方管理学,有利于国际交往,将中国的先辈管理思想推向国外,同时纠正我们管理学西化的倾向,也有利于进步企业的管理水平。胡教授盼望,这些东方管理学原理警句能根植于中国广大管理者心中,并成为他们举措的指南,进而在中国企业中创造出更高于美国和日本企业的生产力。

来源:每日商报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