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智库
杨轶清:双线作战看“浙商英雄”!
时间:2020-04-21 12:44:28信息来源:点击:836 加入收藏 】【 字体: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企业发展的步伐逐渐回归正轨,疫情的阴影逐渐褪去,而“英雄”的身影却一个一个烙在人们心中。

2.jpg

“意见领袖直播间 榜样浙商面对面”——“青云说LIVE”首期于4月18日下午2点正式开讲!走进浙商博物馆,这个天下浙商的精神家园,遇见本期开讲大咖: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浙商青云榜首席导师、青年浙商联合会主席团成员杨轶清教授,他也是浙商总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工商联执委、浙商博物馆馆长……作为研究浙商最早、该领域成果最多的资深浙商研究专家之一,杨教授数十年在双创一线研究浙商,并且一直在携手青年浙商成长,他怎样带我们看“双线作战”中的“浙商英雄”?

【主持人:卢恩伟,青年时报产经新闻部主任、浙商新经济专委会秘书长、青年浙商联合会秘书长。以下为本期青云说LIVE访谈记录。】


抗疫期间,我印象最深的三位“浙商英雄”

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浙商英雄”。

1.jpg

第一位当之无愧是马云马老师。我在2月初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出了一个“国家企业”的概念。马云在6年前也提出一个说法:我要做一个“国家企业”,当时这个概念还不清晰;这一次,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国家企业”是什么样的。这次抗疫当中,他们团队诠释了这个概念,他们付出得最多,得到的最多。

首先是金额大。我先来说几个数据——马云在这次抗疫中是真金白银地付出,阿里基金会设立了10个亿的基金,而马云自己就拿出了一个亿的现金。除此之外,昨天(4月17日)央视白岩松与马云连线,我才知道,马云向全世界捐赠的物资达一亿件,我们粗略估算这些物资包含口罩、测温计、防护服等,价值约为一百亿。10个亿的基金,自己拿出1个亿的现金,再加上这一百亿的物资,他自己个人的捐赠都已经达上百亿了。

第二个是时间早。马老师这次很自豪地回忆,阿里巴巴在1月20日正式成立抗疫工作小组,彼时武汉都还未封城;1月26日正式成立全球抗疫物资采购小组。他说自己接受了2003年的教训,阿里巴巴转为危机,所以他们反应非常迅速。

第三个是力度大。马云表示,自己在全世界直接捐赠过物资的国家有150个。他在南非采购到的一批口罩运不到国内,因为需要打通十多个国家的领空,而走正常流程需要至少一周时间。他通过联系外交部、发改委等层层机构,打通了十多个国家的领空,24小时内就把这批物资从南非运送到了武汉。“赚钱容易,花钱难”,他采购到了这些物资,还要千方百计运送回国,是真的不容易。

最后一个是,他亲力亲为。他的基金会并没有向社会募集,而是自掏腰包。马老师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感慨很深。第一句话——“我代表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民间,代表中国的企业,代表人类,有良知地去捐助全世界地国家和人民,其实最后受益的是我自己。”这是非常具备哲学高度的,他花费这么大精力,居然说最大的受益人是他自己。

第二句话——“我们是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在做这些事。”一方面,阿里巴巴在捐款;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技术的手段、市场的资源来抗疫,特别是对于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我觉得阿里巴巴立了大功,也是得了大利。假设没有钉钉、绿码,其实这两个月我们的正常活动甚至抗疫效果都会受影响。现在,钉钉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教室、会议室甚至办公室。如果没有以钉钉为代表的强大的线上办公教育的技术平台,那这一两个月大家可能真的只能在家休息。对于有些行业而言,钉钉帮助他们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损失,还免去了通勤时间、办公成本等。最早的时候,在余杭区一个街道社区找到阿里巴巴,表示希望他们能开发具备手机认证的检验工具;第二天,绿码就上线了,一周后便覆盖到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他们反应真的非常快,钉钉一夜之间涌入千家万户,阿里的服务器、技术容量都能承受,可见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应变能力都有非常强大的基础。

马老师将强大的个人能力转化为社会能力,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阿里巴巴整个团队能这么井井有条地做出实效,我们都已经相信了“马云是个外星人”。昨天白岩松与马云的连线,是疫情发生以来马云第一次公开发声,他已经支付了一百多亿、捐助了世界150多个国家、捐赠了一亿件物资,这才第一次说了29分钟的话。

第二个英雄是无名英雄代表,这就无法一一举例了。我列举几个数字,据省工商联统计,本次疫情期间,捐赠现金在一千万以上的浙江企业有53家,在一万以上的有一万多家,金额总计三十多个亿。根据我们的统计,浙江民营企业在这次抗疫中捐款总额又是第一。湖北省民营企业在此期间捐赠额大约15-16亿。基本可判断,浙江捐赠是最多的。在2008年,浙商捐款也占全国总捐款额的1/6或1/7。这些无名英雄无法一一例举,因为实在太多,比如吉利、网易都捐赠了两个亿,捐赠一个亿以上的也有三四家企业。

第三个英雄是身在海外的浙商。这个群体最特殊,他们受到的考验和磨难比我们国内的浙商要大。疫情初期,他们即使人在海外,春节期间也在发挥海外采购的优势,积极解决运输问题。正常的货运比较麻烦,他们就买机票专门运输物资,十万火急地“人肉”物资回国。疫情后期,国内稍微好转,他们所在的国家开始爆发,他们出入境也不方便,他们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帮助国内抗疫。国内打前半场,国外打后半场,而海外浙商打全场。


抗疫战VS保经济,哪条战线更考验浙商?

抗疫和保经济其实都是”保命”,分别是人命和企业的生命。前者是当务之急,后者则很普遍。就当前而言,保经济更为现实。浙江是此次疫情重灾区,无论是抗疫和保经济,形式都比较严峻。浙江外贸订单在前半场、后半场都受到较大影响,复工复产后,他们并没有更轻松。在抗疫的同时还要保经济,还是很不容易的。

两者都难,当前而言,如何让经济活动健康有活力,对企业也是一种考验。从结果来看,浙江在保经济过程中,成绩单是不错的。我们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在全国是领先的,在全国外贸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下降比例是最低的。我认为,数字经济立了大功,此外,浙商有一种精神,他们迎难而上,坚忍不拔。


浙商之美在于英雄气质

战争年代,将军是英雄;和平年代,企业家是英雄。商场如战场,企业家面对的困难最多。

第一,在捐款方面,我真的十分感慨。有些企业家自己都不好过,仍然自发捐款,一掷千金。第二,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不但发挥了浙商的“四千精神”,还有“四不怕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输、不怕死。不怕死说得有点夸张了,他们不怕风险,不怕前功尽弃,不怕从头再来,不怕一无所有,这个精神在这个时代是亟需的。

英雄气质是浙商的一个传统优势,在这个时期表现得特别突出。我觉得接下来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英雄气质,像战士一样一往无前,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疫情正在颠覆经济秩序:新浙商的使命和机会

西方有句谚语:船在启航之前,任何方向都可能顺风,任何方向也都可能逆风。所以在疫情这样的重大冲击之下,会有一批企业顶不住,也会有一批企业在此过程中实现突破升级。总的来说,新经济、新浙商、新模式是占一定优势的。

对于新浙商,我理解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二是内涵新。新浙商,不一定是二三十岁的,不是说五六十岁就不是新浙商了。创业二三十年,仍然能拥抱变化,拥抱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模式,他们也是新浙商。当然主体还是年轻人、新生代,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浙商。

疫情冲击下,整个社会经济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新浙商大多都是基于线上、互联网的,比如叮咚买菜,就在疫情期间获得了较大利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其次,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新浙商的助力。新浙商或许会觉得自己人少、资源少、势单力薄,但这些也意味着他们负担少、库存少、债务少,也没有历史包袱。这些优势是大企业所不具备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但是他们的倒闭和大企业是有区别的。中小微企业犹如小草,风吹日晒之下看似死了,但春风吹又生,他们的根还在。而大企业犹如大树,如果真的被折断,他们就几乎无法重生。小企业犹如草根,遇到大困难只是进入了休克阶段,他们对新技术、新模式天生敏感。老的企业面对这次疫情就会意识到,他们要积极转型、拥抱数字经济。新老浙商可以适当结合,辩证地看,新浙商其实机会更多,利好更明显。


观众提问

申屠水平:直播是否已经渗透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影响如何?

杨教授:今年直播更大幅度地推广,原先的“直播盲”都被逼着要去熟悉硬件和套路。全中国的教师都变成了主播,领导也是。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态带来了很大冲击,很多产业也都发生了升级。

直播会议其实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上手也很快很好操作,效率更高,企业家也该认识到这是个分水岭。网红带货或许不会很长久,但这种形态所代表的经济模式会继续深化,空间分离的沟通和销售方式将会继续深化。线上场景多样化,本次疫情或许将会促进经营管理线上化。

黄加兵:国外疫情大爆发,浙江的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杨教授:我有三个建议:一要有信心;二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三做好最坏的打算。

信心比黄金重要,疫情终将会过去的。对于外贸企业,我有个比喻:住在茅草房的人,如果外面下大雨,茅草房漏水就没有办法。外部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单个企业只能听天由命。当前,可预见的短期内,我觉得单个企业主要还是被动的,不要抱有太大的侥幸心理。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其深度、广度和综合影响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剩者为王”,企业首先要想活下去,争取活到最后。

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在的,终将恢复健康。要熬过黑夜,挺到黎明。活下去就不要太折腾,短期内订单受限,物流、货款结算等都受到很大阻碍。这段时间就适合在家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蓝海:浙商群体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合作理念是什么?

杨教授:浙商有个特点--全球化生存。浙商擅长把市场化和政府导向相结合,他们会自己去把路淌出来,他们也能敏感捕捉世界经济变化和政府政策。比较典型的就是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浙商,他们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才去的,他们大多数原来就在。一带一路提出后,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对接,他们长期的生存发展有利于他们快速地进行结合。

浙商之所以影响大,和他们的四处闯荡分不开。在浙江内做生意,浙商这个概念意识就比较薄弱,从品牌概念来说,省外、海外广泛分布非常有影响。他们扎根于外地,生命力比较强,和当地政策结合也比较多。


寄语

主持人卢恩伟:我们希望以此栏目,联动著名专家、地标企业家等日常不大能见面的意见领袖,与广大的社会大众和创业者们,实现“面对面”,希望青云说LIVE为大家带来更多思考与帮助。

最后,我想用我在文中写的结尾,泰普森集团董事长杨宝庆的一句话作结——

感谢浙江的营商环境,给与民营经济以发展的土壤。同时,企业要想有序发展,创新这个企业之魂不能丢,唯创新者健,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杨教授:2020年原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但开年就遭遇这么大的冲击。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依然能完成。所以我的寄语就8个字:身体健康,生活小康。


点击观看直播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