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参考
大股东急套现,散户忙接盘:这款神奇的眼药水,是如何割韭菜的?
时间:2019-05-20 11:57:20信息来源:和讯网点击:1825 加入收藏 】【 字体:

导读: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为妖股兴齐眼药按下暂停键,在股价疯涨近3倍的表象下,游资炒作、业绩腰斩、股东减持等一些列问题,都在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相。

1个月暴涨近3倍

兴齐眼药(300573.SZ)前身为东北制药(000597)集团沈阳市兴齐制药厂,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东北药企当中的“老司机”了,目前主要从事眼科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今年以来,工业大麻“嗨翻”A股,黑龙江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工业大麻开放省份之一,备受关注。

在地缘作用下,多家东北药业积极布局工业大麻,企图从资本市场分一杯羹,但兴齐眼药始终不为所动。

神奇的是,像兴齐眼药这样一家传统的东北药企,在没有任何热门概念加身的背景下,竟然在4月份开启了疯涨模式。

近期,兴齐眼药在21个交易日内收获15个涨停,股价最高达73.61元,累计涨幅超270%,创出历史新高。1个月股价暴涨近3倍,连带公司总市值飙升了40亿。

求知若渴的投资者对兴齐眼药展开了深入研究,如果非要说有啥利好消息刺激,恐怕就是两款新药获批了。

4月8日和4月11日,兴齐眼药公告称,公司提交的溶菌酶滴眼液和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注册申请在国家食药监局网站的办理状态变更为“审批完毕-待制证”。

4月17日,兴齐眼药再发公告,称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发的溶菌酶滴眼液《药品注册批件》《新药证书》和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药品注册批件》。

笔者在此科普一下,所谓《药品注册批件》就是国家药监局批准某药企生产某药品的法定文件,通俗点说就是该药品的“出生证”,而《新药证书》则意味着某时期内仅此一家药企生产该药品。

兴齐眼药提交的溶菌酶滴眼液用于治疗慢性结膜炎效果最佳,目前该药品在国内市场尚属空白;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药企生产该药品。

这两款眼药水的生产获批,带动兴齐眼药股价暴涨3倍,总市值飙升40亿,可以说是A股市场上最贵的眼药水了。

问询函曝光真相

从A股历史来看,新药获批是医药股炒作的基本逻辑之一,新品上市导致医药股的估值重构,但兴齐眼药这波上涨势头明显与众不同。

如果说两款新药获批是引发兴齐眼药股价上涨的导火索,那么股价连续15个涨停则完全超出外界预期,机构席位现身也成为一大看点。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尽管有多个机构席位参与其中,但资金来源并不明朗,有可能是资金借机构席位来炒作,这样更能吸引市场人气。

4月29日,兴齐眼药以跌停收盘,之后走势比较诡异,涨停、跌停交替上演。5月10日,兴齐眼药以涨停开板,临近午盘收市暴跌20%并触及跌停,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天地板走势。

据盘后龙虎榜显示,国泰君安(601211.SH)上海江苏路、华泰证券(601688)(601688.SH)深圳益田路荣超中心等游资动作频繁,场内资金博弈激烈,游资与机构之间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

兴齐眼药股价异常走势引发监管层注意。5月14日,深交所下发问询函,围绕公司年报数据及市场聚焦的交易异动、高管减持等方面,一口气提出11个问题。

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揭开了兴齐眼药的神秘面纱,把公司的真实现状曝光于公众眼前。深交所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近两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为啥净利润反而大幅下滑?

如何解释销售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财务数据的异常?

是不是存在没有披露的重大信息,才造成了股价暴涨?

股东及高管们交易自家公司股票,具体情况是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从财务角度切入,拨开迷雾找真相,看看兴齐眼药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净利润惨遭腰斩

兴齐眼药于2016年12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净利润却逐年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据年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兴齐眼药营收分别为3.4亿、3.6亿、4.3亿,分别同比增长17.97%、6.17%、19.78%。

同一时期,兴齐眼药对应净利润分别为5428万元、3944万元、1366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6.95%、-27.34%、-65.37%。

在兴齐眼药营收稳步增长的同时,公司净利润急剧下滑,甚至在2018年惨遭腰斩,这样惨淡的业绩,根本无法支撑当前估值。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兴齐眼药解释称,主要是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研发费用增加、销售人员薪酬及差旅费增加、投资的兴齐眼科医院亏损增加所致。

2016年至2018年,兴齐眼药研发费用分别为1959万元、3184万元、4097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5.76%、8.84%、9.53%。

同一时期,兴齐眼药销售费用分别为1.31亿、1.34亿、1.93亿,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38.53%、37.22%、44.88%。

作为一家医药企业,最看重的应该是产品质量,理论上应该是研发费用高于销售费用,但兴齐眼药却反其道而行之,落入“重销售,轻研发”的怪圈。

然而,2016年至2018年,兴齐眼药凝胶剂/眼膏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84.66%、85.35%、82.63%;滴眼剂的毛利率分别为60.20%、56.31%、57.88%。

同一时期,医药行业的毛利率分别为29.4%、32.4%、34.7%,基本维持在30%左右。兴齐眼药的毛利率几乎是中国医药(600056)行业毛利率的2倍,怎么说都不算低了。

如此高额的毛利率,却没有带动公司净利稳步提升,兴齐眼药到底怎么了?

大股东高位套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兴齐眼药股价疯涨的表象之下,公司大股东、高管开始扎堆减持,忙着高位套现。

4月17日,兴齐眼药公告称,自2019年4月12日至4月16日,持股5%以上大股东桐实投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了36.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444%。

见人收割,自己眼热。4月17日,兴齐眼药公告称,持股5%以上大股东Lilly Asia Ventures Fund II,L.P.(简称“LAV”)拟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票不超过3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9%。

打铁要趁热,减持要够快。4月23日,兴齐眼药一口气披露两份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比例达到1%的公告。

不到一周,LAV减持兴齐眼药总股本的1%;桐城投资也没闲着,自4月17日至4月23日,又减持了82.50万股,刚刚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保守估计,二者累计套现超6000万。

减持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大股东收割过后,兴齐眼药高管也跑来凑热闹。

4月26日,兴齐眼药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少尧拟减持公司不超0.15%股份;董事、副总经理高峨拟减持公司不超0.3%股份。

兴齐眼药大股东、高管纷纷举起镰刀,把投资者当成韭菜无情收割,能赶在股价高位减持套现,估计他们做梦都会笑醒吧,又怎么会在乎投资者的死活呢?

故事还能讲多久?

但物极必反,把投资者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最终也会被投资者所抛弃。别的不说,与兴齐眼药同类型的莎普爱思(603168)(603168.SH)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莎普爱思曾长期霸占电视屏幕,以洗脑广告收割中老年消费者,被外界尊为治疗白内障的“神药”。

2016年年报显示,莎普爱思滴眼液为公司带来营收7.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7%,毛利率高达94.59%,比兴齐眼药更夸张。

2017年12月,丁香医生发表文章《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曝光莎普爱思每瓶成本仅1.4元,根本不能治疗白内障,是用洗脑式广告营销。

文章刷屏各大网络,引发消费者对莎普爱思重新定位,曾经独领风骚的白内障“神药”跌落神坛,随之而来的是股价暴跌,业绩下滑。

2019年1月,莎普爱思股价跌至最低5.76元,还不及历史最高价55.95元的一个零头。

2019年4月,莎普爱思发布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6.07亿元,同比减少35.3%;净利润亏损1.26亿元,同比减少186.42%。这是莎普爱思上市五年来的首次亏损。

在A股市场上,与莎普爱思同病相怜的医药企业并不少,它们的遭遇为其他心存侥幸的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尔康制药(300267.SZ)因财务造假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华大基因(300676.SZ)因关联交易受到严厉监管,而长生生物(002680.SZ)因疫苗造假被资本市场彻底抛弃。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A股市场正在日益完善,不遵循游戏规则的上市公司,无异于自掘坟墓。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编辑:zhangwh)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